烟台天狼鞋业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探索高级定制未来之路

编辑:烟台天狼鞋业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Anne Valerie Hash

        关于高级定制是生是死的争论,就像一个无尽的循环,多年以来始终得不到一个结论,而巴黎的高级定制服装周也每年风雨无阻地继续进行着。面对媒体的质疑、制度的局限,是遵循古法、规规整整,还是偷梁换柱、制造惊喜?这一切,只有市场才能给予回答的勇气。

生存两种方式的博弈

高级定制,字面意义上,指的是特地为顾客量身定制的服装,一般以高质量昂贵的面料、极致完美的细节与费工费时的制作过程著称。而今日人们熟知的高级定制服装周,其要求更为严苛。但凡想参加,需要达到三条硬性要求:第一,需为私人顾客提供定制设计,并提供一次或以上的试衣服务;第二,需在巴黎设立工作室,并聘请至少15名全职员工;第三,需每一季向巴黎媒体展示一个至少包含35套日装与晚装的设计系列。这是1992年修订后的版本,1945年最初的要求更为严苛。时至今日,仅有23名设计师品牌达标得以参加,其中包括了11名正式成员、4名外籍成员和8名邀请参展成员。

老牌设计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1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依旧在一片期许和质疑声中如期到来,并以新、旧两派系的较量展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老牌设计师们主动或被动地忙着改革,以巩固其地位,希望这一季的强势出击能够给市场一针强心剂,搅得封尘之心摇曳荡漾。详细

新兴设计师芳华初绽亭亭玉立

这一季高级时装发布会的日程比往年都满,有一批新兴设计师闪亮登场。正是新鲜血液的加入,使得这个稍显沉闷的领域有了些活泼泼的生气,要知道,十几年前Galliano、Jean Paul Gaultier和Alexander McQueen也是新人啊。

在这23名设计师品牌中,只有两条路数,要不就归属于国际大品牌,用其他业务的收入维持经营;要不然就保持神秘低调,只为极少数人开放,不做过多曝光。前者只要是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高级定制必将是寿与天齐、永不坠落的,因为高级定制是品牌延伸的最高端,即旗舰型产品,只要把这一块做得美轮美奂,品牌的形象自然也就高人一筹,卖起东西来也底气十足些。而做好高级定制这场秀,图的并不是真正把这些近乎艺术品的设计卖出去,只是为了强化品牌联想,塑造品牌形象,最终推动品牌延伸下端的产品热卖。

至于后者其实才是整个高级定制服装周的主体。除了Chanel、Dior、Jean Paul Gaultier、Givenchy、Giorgio Armani和Valentino这几家之外,几乎都是不太为人知的低调品牌。对于他们来说,为顾客提供绝世无双的瑰丽设计与无微不至的定制服务可就真是过活的关键手段了。像Anne Valerie Hash与Stephane Rolland都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完成学业就从事高级定制工作,并在业内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自立门户的设计师,只要满足顾客的挑剔要求,也就有不错的前景。像突尼斯设计师Azzedine Alaia时隔八年重归秀场,就引起了一阵关注。Alaia先生是在开秀前数周就开始制造舆论,自爆拒绝了Dior的设计邀约,并把在商业上也十分精通时尚圈规则的大人物Karl Lagerfeld与美国版《Vogue》主编Anna Wintour狠狠地奚落了一番,誓要营造出一副伟大的独立设计师的形象,与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决裂。果不其然,在高级定制作品面世之后,赞扬的声音排山倒海地拍打在Alaia树立的丰碑之上。但你若仔细一看,除了最后几条签名式的针织裙确实惊人之外,前面的一系列充斥着亮面鳄鱼皮与蒙古毛的日装则令人汗颜。不过整体而言,Azzedine Alaia的回归,也可以视为是小众经营模式的回暖。

两种高级的生存方式都有可取之处,最忌讳的就是在两种模式之间摇摆。Christian Lacroix就栽在这不大不小的经营规模与摇摆不定的品牌定位上。当然除了商业价值,高级定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其艺术上的价值。经常会有艺术家批评时装不是高级艺术,因为时装具有大量复制的可能,难以保存。然而高级定制则是尽可能地去贴近高级艺术,比如以高昂的价格控制产量,保证其稀缺性,Chanel的五大艺术工坊则是把衣物当作艺术品一般雕琢,美得炫目。

挑战高级定制的战役

一般的服装只是起到遮盖和区别的作用,皆为彰显个性与价值观。而高级定制则把人类对于自身的想象与表现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这一季的Givenchy和Valentino就以极为轻柔的触感处理了极为复杂的工艺,可以看出高级定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追求极端的异化,总之就是让你看上去不像人。受邀参加高级定制时装周的荷兰女设计师Iris Van Herpen走得更远,她的设计基本脱离了衣服的范畴,更像是以人为载体的艺术装置。刘雯所展示的白色骷髅装,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创意与工艺,更挑战了高级定制的定义。难道高级定制就一定要长着一副亘古不变的嘴脸吗?一直以来颇受欢迎的Alexis Mabille,新系列以动物为主题:“蚁”之裙是一条露出大腿两侧的黑色绉裙,“狼”之裙在两臂各饰了一排Swarovski的尖刺,“马”之裙则在胸部一侧垂有丝质流苏。这些裙子带有法国版《Vogue》式的冷艳性感,问题是大都似曾相识。另一个法国人Bouchra Jarrar曾任Nicolas Ghesquiere助手长达10年,她知道如何对付男装面料,也知道如何让一件外套潇洒地裹在身上,至于她异常简洁的作品究竟是定制服,还是成衣,这很重要吗?

若真要较真,仅存的23个设计师中,不少品牌也失去了被称为高级定制的资格。Givenchy从几年前开始,每一季都存在展示少于35件的情况,今年更是只有10个look。此外,Dior这一季也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全系列由Dior的工作坊集体完成,而非出自设计师之手。而Iris Van Herpen的加入,更是直接挑战了人们对于高级定制的认知。其运用的素材也许根本就不是布料,通过工业化的手段让其制作时间缩短了很多,购买用来作为收藏用途的顾客也许远远多于拿来穿的。

于是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用20年前的规则作为今天飞速发展的时装产业的准绳,这还合适吗?虽然高级定制时装十分强调繁复的时装工艺和对于历史文化价值的尊重,但以目前来看,允许新材质、新工艺乃至新的操作模式进入高级定制领域不仅不会对现有品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反而能够促进高级定制产业的发展。作为高级定制业,着眼处应当为其是否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现实的商业价值,而非其是否有违反规矩。但凡一切事物,若把往日的规矩封为教条,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必将落得被时代淘汰的下场。更何况这在根本上就违背了时装变化无穷的精神。而今日的现实亦是如此,吸纳更多成员,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多样性并存,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整个高级定制行业本身。(池倩倩)